痛风的概念
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炎症性关节炎,其核心在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(高尿酸血症),导致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、软组织或肾脏中,引发剧烈疼痛和炎症反应。
痛风是尿酸代谢失衡引发的“晶体性关节炎”,及时控制尿酸水平可减少发作并预防并发症。饮食管理(如限制酒精、高嘌呤食物)与规范用药是关键。
痛风的形成原因
痛风的形成核心是尿酸代谢失衡导致高尿酸血症,当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饱和度时,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、软组织或肾脏,引发炎症反应。具体原因可分为以下四类:
一、尿酸生成过多:通常为饮食因素(过量食用高嘌呤食物、酒精、果糖饮料等)和内源性嘌呤代谢异常。
二、尿酸排泄减少:由肾脏功能异常、药物影响、代谢综合征相关导致。
三、急性诱因:短期内尿酸水平剧烈波动(如暴饮暴食、大量饮酒、脱水),部分其他疾病(银屑病、溶血性贫血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)也可能间接升高尿酸水平。
四、个体易感性:痛风有遗传倾向。此外性别与年龄也有一定影响(男性相比女性发病概率更高,4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)。
综上所述,痛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直接原因:长期高尿酸血症 + 尿酸钠结晶沉积。
核心机制: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,打破尿酸平衡。
高危人群:中年男性、代谢综合征患者、有家族史者及长期高嘌呤饮食者。
痛风的症状
痛风的具体症状分类可总结如下:
阶段
|
核心症状
|
特点
|
急性期(典型发作)
|
突发单关节剧痛、红肿热痛
|
常于夜间发作(大脚趾最为常见)
|
间歇期
|
无明显症状
|
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,尿酸结晶缓慢沉积
|
慢性期(晚期表现)
|
痛风石、关节畸形、肾脏损害
|
多关节受累,不可逆损伤
|
何时就医?
·突发单关节剧烈红肿痛,尤其有高尿酸血症史或诱因(如饮酒、高嘌呤饮食)。
·发现皮下结节或关节活动受限。
·出现血尿、腰痛等肾脏相关症状。
痛风的指标
痛风的诊断和评估涉及多个关键指标,需结合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。
痛风的核心诊断指标为血尿酸水平(SUA),正常范围:男性<420 μmol/L(7.0 mg/dL),女性<360 μmol/L(6.0 mg/dL)。
意义: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基础,但约30%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可能正常(因炎症导致尿酸向组织转移)。
长期控制目标:痛风患者需将血尿酸降至低于360 μmol/L(有痛风石者需低于300 μmol/L)。
痛风的饮食注意事项
痛风患者需禁食高嘌呤、高脂肪食物,避免高果糖食物和酒精。
高嘌呤食物:禁食动物内脏、部分海鲜,以防尿酸升高。
高脂肪食物:油炸类、肥肉会影响肝脏代谢,加重病情。
高果糖食物:控制含糖饮料、部分水果摄入,以免间接增加尿酸。
酒精:避免饮酒,特别是啤酒和烈酒,以降低痛风发作风险。
痛风患者的生活建议
类别
|
具体内容
|
禁忌食物
|
高嘌呤内脏、酒精、高果糖饮料、浓汤、刺激性调料
|
推荐食物
|
低脂乳制品、碱性蔬果、全谷物、充足水分
|
烹饪建议
|
焯水去嘌呤、少油少盐、避免煎炸
|
生活方式
|
控制体重、适度运动(如游泳、骑行)、规律作息
|
痛风中医辨证论治
痛风痛风属中医“痹症”“历节病”范畴,是因为脾肾功能失调了,从而引起的一个慢性肾衰导致的疾病,痛风患者还是很痛苦的,从中医辩证方面来说,痛风主要可以从湿热痹阻、风寒湿痹、痰瘀阻滞、脾肾阳虚、肝肾阴虚5种来进行辩证。
引起痛风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过度的肥胖,过度的劳动等,都是引起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,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身形,减轻体重,不要过度肥胖,还有就是要劳逸结合,不要过度的工作,平时心态要保持稳定,不能过度紧张或者易怒等。而就痛风而言,中医方面是怎么进行辩证的呢?
1.湿热痹阻
湿热痹阻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,这种情况病势较急,局部灼热,得凉则舒。而且一般伴有发热,口渴,心烦,小便短黄。舌质红,苔黄或腻,脉象滑数或弦数的症状。
2.风寒湿痹
症状也会表现为关节疼痛,还会肿,屈伸都不方便,还有可能就是会见到局部的皮下结节、痛风石。伴有关节喜温,肢体重着,麻木不仁,小便清长,大便溏薄。舌质淡红等现象。
3.痰瘀阻滞
痰瘀阻滞的症状常见为关节肿痛,反复发作,时轻时重,局部硬节,或见痛风石。可以看到的是,伴关节会畸形,也不容易做屈伸,局部皮色会发暗红色,体虚乏力,面色青暗。舌质绛红有瘀点,苔白或黄,脉象沉滑或细涩。
4.脾肾阳虚
脾肾阳虚的症状多表现关节肿痛持续,肢体及面部浮肿。有的时候还会伴有气短乏力,腰膝酸软,畏寒肢冷,纳呆呕恶,腹胀便溏的现象。另外还会有舌质淡胖,苔薄白,脉象沉缓或沉细的现象。
5.肝肾阴虚
肝肾阴虚和上面一样会关节疼痛,而且容易反复发作,是很久都没有办法恢复的,有的时候情况比较严重,有的时候又还会,时轻时重,可能也会导致关节变形,看的见结节,而表现也是屈伸不利。
伴有腰膝酸软,耳鸣口干的现象,如果肌肤麻木不仁,神疲乏力,面色潮红。舌质干红等,也都是因为肝肾阴虚引起的痛风现象。
中医治疗
1.口服药
每日服用2次我们的口服药,上午服一次,下午服一次,连续服用1-3个月。
2.艾灸
急性发作疼痛时(发作前会有隐隐疼痛感觉)可用艾条熏疼痛处约15分钟以缓解疼痛,每次艾灸后用手盖一下艾灸部位(盖火),温度以患者可接受的温度为宜。平常可以作保健。
3.外用药
如果有痛风结石(或者经常疼痛)部位可用外用药泡洗。使用方法如下:每包外用药(50克)配一公斤水,煮开后慢火熬5分钟,待水温合适先用毛巾蘸药水热敷患处,水温降低至温热时再将患处浸泡于药水中约15-20分钟,至患者微微出汗为宜。
按照上述治疗方法,一般在两个月内指标下降。